“i人”不用苦惱了 這項研究成果或將緩解“社恐”

發布時間:2025-08-26 08:25:02
來源:市場資訊

來源:四川日報網

四川在線記者 曹凘源

你是“i人”還是“e人”?“i人”可以變成“e人”嗎?


【資料圖】

“i人”“e人”都是源自MBTI人格測試的網絡流行詞,“i人”代表內向型性格特質,“e人”代表外向型性格特征?!癳人”善于社交,傾向于通過與他人互動獲取能量,常被稱為“社?!薄?/p>

“i人”這類群體常以“社恐”為典型特征,有社交需求卻因內心恐懼而難以突破自己,讓不少“i人”十分苦惱。不過,這個問題或在不久的將來被解決。

前不久,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開展了一項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(fMRI)的神經解碼研究。他們試圖通過機器學習技術,解析大腦如何編碼不同類型的社會疼痛共情,并探索其與生理疼痛共情的關聯。

這項研究不僅有助于理解人類情感互動的神經機制,還可能為社交恐懼情緒的緩解,以及孤獨癥、焦慮癥、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方向,相關成果已發表于《先進科學》。

“‘i人’和‘e人’在社交過程中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反應,源于社會疼痛共情能力有差異,而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不同群體發生活動的腦區以及活動強弱不同。”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研究員趙偉華說,為研究大腦和不同類型社會疼痛共情之間的關聯,研究團隊耗費3年時間完成了實驗設計和論文寫作。

經過評估和驗證,研究團隊從網上篩選出120個用于實驗刺激的視頻,涵蓋社交排斥、社交分離、社交陪伴以及中性對照4種類型,同時按照健康標準從學校招募志愿者進行觀看。

當參與者觀看視頻時,研究團隊用fMRI設備對參與者的腦部進行掃描,捕捉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動變化并記錄數據,再通過計算機算法進行處理分析,建立“翻譯”模型,解析不同社交場景下的神經活動規律,由此可明確哪個腦區負責“共情”加工。

“通過實驗,我們發現,社會疼痛共情涉及多個腦區的協同作用。不同類型的社會疼痛共情,涉及的腦區和腦區活動的強弱也有差異?!壁w偉華表示,此前已有研究表明,“社恐”、孤獨癥患者之所以人際交往差,是因為其“共情能力”失調。研究結果將為解決情緒問題和治療此類精神疾病,提供更為精準的輔助。

“比如,‘社恐’患者會過度解讀和在意他人類似‘排斥’的負面表現。此次研究發現,面對社會排斥時,正常人的痛苦情緒和自我認知加工的多個腦區會變得活躍。這提示我們,在緩解‘社恐’情緒過程中,要側重關注患者這些腦區功能是否存在紊亂。根據具體情況,可考慮利用經顱磁刺激等技術激活或抑制其活動,給大腦做‘情緒按摩’。”趙華偉還表示,目前研究已可以對抑郁癥和焦慮癥進行精準識別?!耙钟舭Y和焦慮癥是共病,大部分癥狀重合,但在大腦神經表征上存在顯著差異。目前對兩者的診治多憑借醫生的主觀評估,所以會出現漏診、誤判。我們的研究恰好可以說明,通過患者共情能力在腦區的表現,精準診斷疾病是可行的?!?/p>

趙偉華表示,目前研究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,實驗樣本還不夠,社會疼痛共情類型還有局限性?!拔覀儬幦≡诿髂陠优R床試驗,后續還將結合多模態神經影像和更大規模隊列,進一步揭示社交疼痛共情的動態發展機制及與遺傳、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。”

標簽:

更多相關文章
免费不卡在线观看,欧美一级视频免费在线观看,性视频1819p久久,久久综合网色—综合色88
>